【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貪瞋癡的眾生聚到哪裡,聚到娑婆世界。《悲華經》就說,貪瞋癡強盛,業障深重的眾生都聚集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眾生是一千四佛所擯棄、放捨的。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慧淨法師: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貪瞋癡的眾生聚到哪裡,聚到娑婆世界。

《悲華經》就說,貪瞋癡強盛,業障深重的眾生都聚集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眾生是一千四佛所擯棄、放捨的。

一千四佛代表諸佛,也就是說,娑婆眾生難以救度,諸佛都感嘆,搖頭而去。

《地藏經》就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舉止就是動靜的意思,一動一靜之間所起的念頭非常的多,所謂「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十生滅」,念頭非常的多,這些念頭都是業,業就是行為,不只是身體動作行為,嘴巴所講的話是行為,起心動念也是行為。

身體、言語等有形的行為都是出自無形的起心動念,身業、口業的行為叫做有表業,一般人看得到的;起心動念的意業叫做無表業,也是業。

一般人看不到無表業,但鬼神看得到,諸佛菩薩都看得到,而且每一念、每一念都能夠形成一個果報。

南閻浮提眾生具足貪瞋癡,追尋五欲,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是業,都是罪,

《地藏經》講的很露骨、很徹底、很不客氣,可是我們眾生的本質就是這樣。

一般沒有學佛的人因為沒有想要修行,所以也就沒去嚴格檢討自己,不曉得自己的身口意到底是善還是惡?是善多惡少?還是惡多善少?

以世間而言,用鏡子照自己的容貌,才曉得自己的容貌是美麗還是醜陋,是乾淨還是污穢,如果不照鏡子,就不曉得。

而我們內心是善是惡,必須要用佛法這面鏡子來對照,一照之下,才發現,原來自己內心的面貌非常的醜惡,都是業、都是罪。

一個學佛人,如果不了解自己是一個罪業之身,像善導大師所講的是「罪惡生死凡夫」的話,就表示他還不是真正在學佛,好像還沒照鏡子一樣。

否則,既然照了鏡子,為什麼沒有看出自己面貌的美醜淨穢呢?

自己既然學佛了,用佛法鏡子照自己了,怎麼不曉得自己內心是善是惡?

是會修行、不會修行呢?

也就是說,學佛然後經過實踐之後,嚴格檢討自己,那你本身是善是惡,會修行不會修行,自然就當下一目瞭然了。

所以一個人如果有智慧,而且精進修行,嚴格檢討的話,就不敢說自己是善人。

摘錄自於永明寺之開示(2012.10.08)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學佛,經過實踐後,嚴格檢討自己,本身是善是惡,會不會修行,當下一目瞭然」。

「如果有智慧,而且精進修行,嚴格檢討的話,就不敢說自己是善人」。

https://www.facebook.com/1826620208/posts/pfbid05FPRs7VKCdkDUamEGmddzLmcPpySW9DX4CiC9zN7454YQDSq8vJEoUnF5H7xWdSHl/

留言:

@玄一學佛修行
感恩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信願持名」是善男子善女人
㊙️一切眾生阿彌陀佛 玄一合十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不干涉他人因果!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道法雖寬,不渡無緣之人。(do not interfere)

【紙醉金迷】有些人為了追求財富,做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他們不相信有因果報應,也不相信人有前生後世,只追求現世能賺到大錢… 人只有直到病入膏肓之時,才恍然大悟因果是真實的,然而,悔之已晚。

已經服用了毒藥的人,在毒性沒有發作前,有時甚至會感覺極舒服,但過不了多久,痛苦必定會降臨。如果我們造惡業、行為不如法,果報不一定馬上現前,但今生來世一定是逃不開苦果的。(won't be happy forever)

深感命苦,後來夢見護法、身體財運都變好 (Dharmapāla,直譯:正法守護者)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玄一人生酬業》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2024-0410

㊙️玄一門「無上道」 南無阿彌陀佛就是 《改變命運的鑰匙》 ①深信因果②懺悔業障③斷惡修善④積功累德。《玄一人生酬業》斷惡修善、提升境界 就是「人生的意義」。

玄一:真有 鬼神 地獄 天堂 淨土!- Ghosts, gods, hell, heaven, pureland

善人視因果為朋友,智人視因果為龜鑒,愚人視因果為法官,惡人視因果為仇敵。《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語錄》

淨空老法師:我們來這世間是為什麼?我們人生在這個世間目的何在?來這一趟是為什麼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業力主宰的,你不能不來。過去世造的有業,叫「人生酬業」。

【愛得死去活來的,往往是前世的「冤親債主」】- Karmic credit

【五戒十善消災難】世界災難的來源,皆因人人不守五戒、不修十善而成。因為眾生所造的業,世界才出現種種的災難。所謂「起惑造業受報」,是有連帶的關係。如果不起惑,就不會造業,也就不會受報。

㊙️【千金良方——德】古人認為,各種天災如瘟疫、洪水、地震等,都是上天對人類的懲罰和示警。如能懺悔、重德,就能躲過災難。以下是一則關於古人「重德避瘟疫」的小故事。

何謂冤親債主?- karmic creditors

越殺生越窮,兩次死裡逃生,上帝留下我的性命原來是為了~~(Escape from de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