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5的文章

陰魂不散 (A bad penny)

圖片
陰魂不散 英文 Bad penny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phrase ‘a bad penny’? 短語 “糟糕的一分錢”是什麼意思? Something or someone is bad and unwanted. 某事或某人不好和不必要。 A bad penny 意為 「不受歡迎的人;討厭鬼」,有時亦指「不想看到的事物;討厭的事物」。不過,它所表示的真正意思是「不想看到的人或討厭的人 (或事物) 一再出現、陰魂不散、擺脫不掉或甩都甩不掉」,因為 a bad penny 是 “A bad penny always turns up” 這個俗諺及 “to turn up like a bad penny” 這個成語的縮略。由於它們在口語很常用,講話的人後來乾脆就把其餘部分省略掉,只留下 a bad penny,因為他們認為聽者都瞭解他們所要表達的意思。 A bad penny always turns up 及 to turn up like a bad penny 都源於偽造的便士硬幣一再出現。至於 bad penny 這個用語則可追溯到遠至 1300 年代。值得一提的是,penny (便士) 的複數有二:表示幣值時用 pence 或在非正式場合也可用 p,而表示硬幣本身時則用 pennies,如 Could you lend me 100 pence/100p please? (你能借我 100 便士嗎?);There were a lot of counterfeit pennies at the time. (當時有許多假的便士硬幣)。 例句: Robert always turns up like a bad penny. (羅伯特是個討厭鬼,陰魂不散,老是在不該出現的地方露面/現身) John was the bad penny that always turned up. (約翰是個討厭鬼,一再出現,甩也甩不掉) He’ll turn up again, like a bad penny. (他會再出現,就像陰魂不散的討厭鬼) Like a bad penny that always turns up, Taiwan leaders will face the challenge of resolving the c...

【業障來了,任何人都躲不了】做夢是很奇怪的,它有預警,你做的夢有預警。告訴你了小心,你要有個感覺,但是不能制止。因為你的果已經成熟了,業也成熟了,躲是躲不了的,非去不可。 (No one can hide)

業障來了,任何人都躲不了 ——夢參老和尚 做夢是很奇怪的,它有預警,你做的夢有預警。 告訴你了小心,你要有個感覺,但是不能制止。 因為你的果已經成熟了,業也成熟了,躲是躲不了的,非去不可。 例如我進監獄,大概前兩百天就預感到不祥,夢中本來讓我不要往東走,要往西走。 我在拉薩,往西走可以到印度去了,不要回大陸。 誰相信夢? 我們都不相信夢, 我的名字叫夢參。 我過去很相信夢, 有些時候不相信夢。 為什麼? 業障發現就不相信了。相信了,這個業就躲過去,禍就躲過去,是福不是禍。要是禍,你躲也躲不過。 你說躲得了? 業障來了,任何人都躲不了。一切人跟人之間的冤業、是非、人我,你說你躲脫了,躲不了。 今生為什麼他見你就煩? 今生你沒惹他。 你看我們在茶館裡喝茶,或者是到舞廳里跳舞,毫不相干,誰也不認識誰,在美國這類事很多。 同時坐餐廳里吃飯,這個桌子上的人跟那個桌子上的人毫不相干,不認識的,他就看人家不順眼了。 那邊說話他聽見了,他說: 「這小子也不認識我,他怎麼說我?」 其實人家說人家事跟他沒相干,他質問去了。 質問人家當然就打了,打了就掏出槍來,兩桌子打死四五個人,這種事報紙上經常登的。 你要理解到,這雖然是夢幻泡影,是緣起的,那就一定有因。 前世的因,那個因就是心,億劫無量的,永遠的也是無明,但是都是唯心所現。 心裡所現的無明,所現的一切法,這一法沒有定體,沒有自性的,由緣起相結合的。 緣起的因由,在理上是通的,在緣起上、事上是不通的,這是如幻如夢。 人打死人如幻如夢,一殺你,你醒了,這個夢常時有的,還有的夢延續很長。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3zitPyDq/ 任何人都躲不了 英文 No one can hide 沒有人可以隱藏 標籤: 人生如夢, 夢如人生, 

[圖] 據居士自己回憶說,他曾在飯店打工,殺死了大量的青蛙和蛇,所以現在眼睛變得像青蛙的眼睛一樣。(Like a frog's eyes)

圖片
人面獸,無法見人,全家人無奈集體消失 2009年佛歡喜日前夕,雲門佛學院界定法師一行在湖南益陽白鹿寺參加水陸法會,遇見照片中的這位居士(居中者),並拍下了這張照片。 據居士自己回憶說,他曾在飯店打工,殺死了大量的青蛙和蛇,所以現在眼睛變得像青蛙的眼睛一樣。 還好,他還懂得學習佛法,懺悔惡業。 芸芸眾生中造作惡業者比比皆是,卻鮮有回頭改過懺悔者,這都是不知或不相信因果報應的緣故。 所以在這裡將這張照片貼出來供養大家,希望這個世界上所有樂於殺生的人早日回頭是岸,免得苦報來臨,再懊惱後悔。 名震泰國的美味上湯背後所隱藏的驚天秘密! 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則發生在泰國的更驚人的因果報應實例: 泰國北部某城市,有一家著名的「清湯粿汁」(用米漿製成粉粿,再加上湯、肉類的粉湯),馳名遠近,鄰近城市有人專車結伴來品嚐,當地人士更是 有口皆碑。 每天大約賣三百碗,中午十二點前就賣完了,每碗泰幣十五至二十銖,每日營業額六千銖,純利三千銖。 店老闆原來是在路邊擺攤,由於利潤豐厚,短短幾年就買地建店,店後一個大花園,午後收舖,便是休息的人間仙境。 店老闆姓連,夫妻倆都六十多歲,一對媳婦和一位未出嫁的女兒,全家五口合力經營,沒有請人。 由於此粿湯汁是用新鮮上湯調配,其口感與一般用味精的完全不同,精明的食客一嘗便知,所以不論官員、商人、甚至是一般的小販、三輪車夫,都是該店的 長期食客。 同業要仿效他的做法,因為不知道上湯秘製的方法,而無法成功。 俗語說同行如敵國,便惡意造謠說該店上湯滲了大麻,使人吃了上癮,每天非吃不可。   ′更有甚者,暗中報告衛生局,說連老闆的「清湯粿汁」滲大麻。 大麻是違禁的毒品,衛生局便立即派人調查、化驗,其結論證明沒有大麻或其它化學成份,是純動物湯汁,完全符合店主所呈的報告,是採用雞骨、豬骨,文火煲 一夜一日的純上湯。  經過此次衛生局的檢驗,無疑是最佳的廣告,清湯粿汁的聲譽更加響亮。 有一位泰國王室的親王是著名的飲食專家,專程來品嚐後,特此頒發蚌殼的獎牌,掛在店門前,更加證明是金字招牌。 連老闆搭機加價,每碗由十五銖加至二十銖,生意更興隆。  世間沒有永遠的秘密,連家「清湯粿汁」獨家秘方,終於揭開了。 揭秘竟然是連老闆,成為轟動泰國東北部的千古奇聞。  最初發現秘密的人,是一位名叫阿鬆的三輪車夫。 那天午餐阿松喝了酒,暈暈的接不到客,沒有錢繳給老婆,不敢回家;...

㊙️食物的鮮美、不好吃或淡泊無味,都是個人福德業報所感,一切唯心。覺得肉香,其實我們業力所致。(karma)

覺得肉香, 其實是業力所致。 非常受益: 眾生的業力實在了不得, 猶如貓見老鼠,感覺香、感覺好吃, 看見蜈蚣、蚯蚓, 以為好吃, 以至於獅子吃狼或兔子, 也是如此。 其實污穢不淨,並不好吃。 回憶過去,檢討吃素的歷程, 二十一歲,正值青年,業障發作, 覺得吃素很難, 但是我們有真如自性、本覺理體, 普通說天理良心, 在心裡自然感覺吃葷不對。 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因為自己內心有自性彌陀的佛性在, 所以二十六歲才毅然決然吃長素。 吃素幾個月以後, 再聞到葷菜味,甚覺難聞。 倘使吃素的飯碗, 被別人盛過葷菜,不刷乾淨, 馬上盛上素菜,就有一股葷油味。 那葷油味是什麼味呢? 就像死屍味一樣, 很惡心、惡臭, 就像死豬、死牛、或死人肉一樣。 再過一段時間,吃過葷菜的碗, 即使刷一刷,再盛上素菜,都吃不下去。 這時候才深刻體驗到一切唯識。 我們以為好吃,別人未必; 吃葷的人以為好吃, 吃素的人未必如是, 反倒以為不好吃。 世間的殺、盜、淫、妄、酒都是如此。 天宮或是熱鬧場中, 種種歌舞倡伎, 我們佛弟子看了都覺得很苦惱, 在那兒有什麼意思呢?? 食物的鮮美、不好吃或淡泊無味, 都是個人福德業報所感,一切唯心。 覺得肉香,其實我們業力所致。 非常好的闡述。 由此可以類推, 所有引發我們貪、嗔、痴 世間輪回中的一切, 其實是一個道理, 都是我們的業力所致。 懺雲法師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WzZxsTbPQ/ 業力 英文 (karma) 

人生如戲 (Life is like a play)

《人生酬業》 你看見的都是自己的業! 一切皆是「自作自受」 就是「因果報應」。 人生如戲 英文 (Life is like a play)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釋義: 人的一生如同一齣戲中情節,常有起伏變化常出人意料。 《人命無常呼吸間》 人生無常 人心無常 人生如局 英文 賽局理論 (英語:Game Theory) play small是把自己的局做小,自我設限、限縮自己。 例如:cost 可以當作讓某人付出代價的意思

代價 (cost)

代價 英文 (cost) 成本 付出代價 想要獲得就要付出「代價」 沒有甚麼是不用付出代價的 別傻了,人生要付出代價的 負起人生,每一種選擇都有代價 為了達成目標,你真的準備好付出代價了嗎? 成功者都要你「做自己」,但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是有代價的

被雷劈的真實故事 (Lightning strike)

雷真的被雷劈 【被雷劈死】這是一個發生在河南南陽市大官莊村的真實故事。- Struck to death by lightning https://karma84000.blogspot.com/2023/12/struck-to-death-by-lightning.html 他叫囂著:「有本事你就讓老天報應我啊!」才一會,悲劇發生了 https://karma84000.blogspot.com/2023/10/blog-post_18.html 雷劈 英文 (Lightning strike) struck by lightning 中文 That tree was struck by lightning. 那棵樹被閃電擊中了。

人死了之後,到那裡去?六道擺在你面前,你要到那一道去,自己做不了主,誰能作主?是「業力」在作主,也就是你的「習性」作主。你的一生,起心動念是善的,就到三善道受身;如果起心動念是不善的,就到三悪道去受身。(Habits dominate - rule the roost)

圖片
菩提心性 💕 自知語錄 - - - 🙏🙏🙏 《金剛經》如是說(10)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真的不忍心告訴你,        這個世界只是一個「夢」,        你一輩子執著的子女,        只是你的一個緣;        你一輩子放不下的家庭,        只是你生命裡的一個驛站;        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        只是一個自我意誠的幻影;        夢醒時分,空空如也,        全世界都是你的,整個世界又卻是空的。 🌷  末法眾生,         發大乘心者少,求現生安穩者多。         一信佛就發度衆生的心,不為自己求安樂,         但願衆生得離苦,這叫「大乘心」,         是甚深之法。 發了大乘心是什麼樣子?         就是從來沒有想到自己,         想的都是如何讓衆生聞到佛法,離苦得樂。 🌷 我們一定要曉得,        有生有死的是這個身體,身體不是「我」,        身體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        衣服穿兩天髒了,脫掉不要了,再換件新的。        在六道裡頭,捨身受身,        「捨身」就是脫掉衣服,        「受身」就是再換一件衣服,         人死了之後,到那裡去? 六道擺在你面前, 你要到那一道去,自己做不了主, 誰能作主? 是「業力」在作主, 也就是你的「習性」作主。 你的一生,起心動念是善的,就到三善道受身; 如果起心動念是不善的,就到三悪道去受身。        如果能真信切願,老實念佛,        臨終就會到極樂世界去。        你把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        這一生絕對不敢起悪念,你就會做人了,        不用人教,你自然就會。 🌷  「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這不是經上的一句空話,要去實踐做到,   什麼是菩薩?        就是處處為衆生打算,把利益給別人,        把幸福給別人,把災害留給自己,        從來沒有想到自己,        「當願衆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這就是存菩薩心、行菩薩道。 🙏  自慚自愧白衣  慕西老人頂禮供養 https://www.face...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玄一人生酬業》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2024-0410

㊙️玄一門「無上道」 南無阿彌陀佛就是 《改變命運的鑰匙》 ①深信因果②懺悔業障③斷惡修善④積功累德。《玄一人生酬業》斷惡修善、提升境界 就是「人生的意義」。

玄一:真有 鬼神 地獄 天堂 淨土!- Ghosts, gods, hell, heaven, pureland

善人視因果為朋友,智人視因果為龜鑒,愚人視因果為法官,惡人視因果為仇敵。《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語錄》

淨空老法師:我們來這世間是為什麼?我們人生在這個世間目的何在?來這一趟是為什麼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業力主宰的,你不能不來。過去世造的有業,叫「人生酬業」。

【愛得死去活來的,往往是前世的「冤親債主」】- Karmic credit

【五戒十善消災難】世界災難的來源,皆因人人不守五戒、不修十善而成。因為眾生所造的業,世界才出現種種的災難。所謂「起惑造業受報」,是有連帶的關係。如果不起惑,就不會造業,也就不會受報。

何謂冤親債主?- karmic creditors

越殺生越窮,兩次死裡逃生,上帝留下我的性命原來是為了~~(Escape from death)

㊙️【千金良方——德】古人認為,各種天災如瘟疫、洪水、地震等,都是上天對人類的懲罰和示警。如能懺悔、重德,就能躲過災難。以下是一則關於古人「重德避瘟疫」的小故事。